首页 > 综合 > 正文

非全日制定向培养是否成为未来趋势?
2020-11-10 09:02:38   来源:   评论:0 点击:

央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目前,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工作正在进行中,
央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目前,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工作正在进行中,各高校陆续公布了2021年硕士招生简章。不过,有的考生发现,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取消了专业硕士的全日制招生,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两所高校就取消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全日制招生。

  其实,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做法并非先例,近两年来,已经有多所院校取消了部分专业的专业硕士全日制招生。那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到底有哪些区别?取消专业硕士的全日制培养是否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近期,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了“南京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目录”。据报道,与2020年公布的招生目录相比,该校取消了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只招收非全日制30人。

  对于这样的调整,有专家认为,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属性以实践为导向,与“学术硕士”相对,“专业硕士”更加重视职业实践和应用。此前,专业硕士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且采用全日制方式培养,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是相偏离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此次部分高校的专业调整应该也是考虑到了招生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储朝晖说:“我认为这是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这些学校在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的情况和他们就业的情况,他们所做出的决定,情况各个学校有差异,所以可能就是一部分学校已经做出这样一个决定。”

  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相比全日制,非全日制在就业时相对“弱势”。综合就业和学历的需求因素,不少考生在报考专业硕士时也多倾向于选择全日制。

  除了新闻与传播学,近两年,不少管理类学科也偏向于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考生,鼓励在职人员报考。那么专业硕士取消全日制培养会成为一种趋势吗?对此,储朝晖认为,目前看仍是个别学校的专业调整。储朝晖说:“一部分学校可能在招生、就业这两个方面,专业硕士还有空间或者在整个学校的设置方面、资源配置方面,感到专业硕士还有一定的独特优势,所以不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而是有一部分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决定。”

  不少专家认为,专业硕士以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方式招生培养,应该由各校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但不可否认,目前的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在招生和培养方面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储朝晖介绍:“差别跟整个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现有的设计是根据考试成绩决定你进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首先招生这个环节有差异,然后在不同学校培养的环节也有差异,不同学校在师资配备、教学安排、评价标准上,对这两类硕士分别对待。”

  部分高校区别对待的培养方式也令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时遭到歧视。某招聘平台负责校招市场的负责人马潇珺介绍,大部分企业在发布招聘信息时会设置基本硬性条件,会明确区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要求。马潇珺说:“其实在校园招聘的过程当中这个现象还挺普遍的,企业会明确在自己的招聘简章里面写上,只接收全日制研究生。”

  为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的问题,教育部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今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

  目前,部分高校取消了专业硕士的全日制培养,仅保留了非全日制培养模式。储朝晖认为,要想解决此前存在的就业歧视,高校应该在培养过程中提高标准。社会各界也应该转变观念,而不只是“唯学历论”。储朝晖表示:“在学校这个环节下功夫,在招生培养上面,在教学过程当中,在评价上,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用同样的标准,同样高的门槛,这样一来,事实上就使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异。”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 探索“自我造血”新模式
下一篇:充分认识教育对外开放重大意义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